1 引言


疫情渐散,万象归新。

展望2023,多元技术的协同并进驱动计算与通信的融合、硬件和软件的融合,数字技术与产业生态的融合,科技与产业应用的融合创新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宏大趋势。

在此我们回归物联网,对科技期刊、研究报告等针对物联网相关领域内的基础知识进行汇集整理。希望通过分享有利于大家对物联网有更进一步了解与思考。

我们相信,未来真实环境物理空间与虚拟环境信息空间进行映射协同,通信、计算和控制相融合,物与物、人与物之间能够以新的方式进行主动的协同交互,共同织一张物理世界内生互联的智能协同网络,创造一个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共享的未来。



2 信息系统引述

2.1 国民经济信息化

国民经济信息化是指以信息作为基本的生产要素,提高物质、能源的使用效率和劳动、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益,使得国民经济更加有效发展的历史进程。

简单地说,国民经济信息化是指在国民经济中推广应用信息系统的过程。首先,说说信息系统概念。

2.2 信息系统定义

从不同的视角,先后出现过不同表达形式的信息系统定义,但是,它们的实质内容和结构是类似的。

1) 应用对象视角

信息系统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传递信息的电子系统。

2) 系统结构视角

信息系统是由电信网络、计算机系统、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则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2.3 信息系统的结构

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图解如图1所示,信息系统由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应用系统组成,信息基础设施由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系统(云服务器)组成,电信网络是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

图1   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图解

2.4 信息系统的分类

信息系统按应用对象分类,可分为以下4类。

1) 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信息系统,称为通信系统。

2) 人与物之间传递信息的信息系统,称为遥控系统。

3) 物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信息系统,称为遥测系统。

4) 物与物之间传递信息的信息系统,称为什么?

我国把后 3 类统称为“物联网”。其实它们都是与通信系统并列的“系统”。鉴于“物联网”一词已经纳入国家标准文件,见到或者听到“物联网”,大概率可统理解为“物联系统”。


3 物联网脉络由来

3.1 物联网定义由来

2005年,ITU发布报告,内容是说“出现了一种新的物与人和物与物之间的通信方式”,标题却是“Internet of Things”。

2009 年,中文翻译把标题中的“Internet of Things”翻译为“物联网”,而未关注原报告的实质内容。按ITU 定义原则,“系统”是“干事”的(信息系统);“网络”是“垫底”的(信息基础实施),所以应称之为“物联系统”。但是,当年将其称为“物联网”,并记入了政府文件

3.2 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形成

2006年,比尔·盖茨在深圳提出建议,把中国存在的一亿模拟电视机数字化。

随后,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六部门在广东省执行《广东省数字家庭行动计划》,研制和应用机顶盒。

2009年,从机顶盒扩展出了家居网络平台和多业务系统,进而扩展成为家居物联网、物联网。

2013 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发布,于是,物联网产业作为国家重大信息产业就发展起来了。

3.3 物联网总体结构

物联网是一类支持物与物之间信息传递的信息系统,由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应用系统组成。物联网的信息基础设施由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组成;物联网的信息应用系统由客户机和服务器组成,客户机包括各种传感器和执行机构,服务器包括各种管理服务器和代理服务器。

3.4 物联网拓扑结构

服务器与客户机装在一起,称为自动控制系统。

服务器与客户机分布在一个局域网内,称为局域物联网。

客户机与服务器分布在一个广域网内,称为广域物联网。这时,需要解决3个问题,即层次结构、寻址方式和鉴权访问。

物联网拓扑结构图解如图2所示。









图2   物联网拓扑结构图解


3.5 物联网逻辑结构

系统的逻辑结构是对整个系统从思想的分类,把系统分成若干个逻辑单元,分别实现自身的功能。

物联网逻辑结构如图3所示,分为以下4个层次。

1) 感知层:传感器感知外界环境;执行机构实施对外控制。

2) 传输层:通过局域网和广域网实施信息交互传递。

3) 平台层:基础设施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提供通用数据库服务;软件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提供通用应用软件服务;平台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提供通用开发环境。

4) 应用层:物联网应用于智慧城市和智能制造等。


图3   物联网逻辑结构


3.6 国家标准

201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向国家标准局提交了《家居物联网标准(1.0)》草案,标志第一代物联网技术已经成熟

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起草了《家居物联网标准(2.0)》草案。

2017年 国家正式发布30余项涉及物联网技术的相关标准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为物联网基础安全起到了规范和保障作用。

2021年物联网领域5项国家标准GB/T 40684-2021《物联网 信息共享和交换平台通用要求》、GB/T 40778.1-2021《物联网 面向Web开放服务的系统实现 第1部分:参考架构》、GB/T 40778.2-2021《物联网 面向Web开放服务的系统实现 第2部分:物体描述方法》、GB/T 40687-2021《物联网 生命体征感知设备通用规范》和GB/T 40688-2021《物联网 生命体征感知设备数据接口》正式发布



4 新一代物联网


经过第一代物联网(2006—2016年)的实践,政治家、企业家和技术专家从不同视角看到了发展机遇、商业机会和技术问题,开始施展各自的奇思妙想。

2017年,《物联网的“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发布,总结了过去1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实践的经验教训,借鉴国际物联网发展经验,制定了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规划,引领我国物联网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短短几年,大量新技术被引入物联网。

4.1 物联服务平台

4.1.1 物联网服务平台概念

物联网服务平台就是物联网的逻辑结构的平台层。

4.1.2 物联网服务平台推广应用

2018年,企业纷纷建设自己的物联系统服务平台,举例如下。

1) 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电信网络平台。

2) 白电巨头(美的、格力、海尔)的物联网云服务平台。

3) 电企巨头(华为、浪潮、中兴)的物联网云服务平台。

4) BAT 三巨头(百度、阿里、腾讯)的物联网云服务平台。

5) 第三方的物联网云服务平台,如涂鸦智能、机智云树根根云、有人物联

物联网服务平台的发展历程如图4所示。


图4   物联网服务平台的发展历程

4.2 网络传感器产业

网络传感器是传感器与局域网终端的结合体,物联基础构件拓扑结构如图5所示。

网络传感器是物联网的关键构件。


图5   物联基础构件拓扑结构


网络传感器将大量重复使用。

网络传感器是我国物联网产业最薄弱的环节。

网络传感器朝着低功耗、微型化、易连接方向发展。

网络传感器迟早会形成规模产业。

4.3 支持物联网的接入链路

发现通信接入链路不适用物联网接入,需要研发物联网专用的局域网。基于局域网思路,出现了LoRa;基于蜂窝网思路,出现了 NB-IoT。它们都是低功耗广域网(LPWAN,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都在推动物联网接入网络应用发展。

4.4 云计算和边缘计算

关于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定义有多种提法。目前被广为接受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商业模式,提供按需的、便捷的、廉价的网络访问,实现有偿服务。

随着物联网服务平台推广应用,“物”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访问云计算服务器的频次越来越高,出现了核心网传输容量紧缺问题。如果在靠近数据源的地方再设置一些云计算服务器,就可以缓解核心网传输容量紧缺问题,这就是边缘计算。

显然,边缘计算与云计算配合应用是合理的发展趋势。

4.5 大数据分析方法及应用

4.5.1 大数据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鉴于复杂事务、涉及的因素太多,已经不可能采用“逻辑推理”或者“实物仿真”方法研究。可以通过对与这个复杂事务相关的大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规律,不问具体因果关系,用于检讨过去或者指导未来。云计算/边缘计算图解如图6所示。


图6   云计算/边缘计算图解


4.5.2 物联网中的大数据分析

物联网运营与大数据分析的关系图解如图7所示。物联网运行,就会积累大数据;在后台计算机中,利用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大数据分析;把数据转化为可以付诸行动的知识,以增强人的智慧;人把部分新知识加载到服务器中,就会增强物联网的智能性。


图7   物联网运营与大数据分析的关系图解

4.6 标识解析

4.6.1 信息系统标识解析现状

标识解析作为一类信息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对象标识、通信标识、应用标识都在推广应用,每一种标识都有多种方案,而且看不到统一的前景。标识解析现状归纳如表1所示。

4.6.2 物联网标识研究进展

第一代物联网专业性强而规模小,沿用通信标识,能够支持物联网内部信息交互和应用鉴权。

我国 2016 年已经出现了“一物一码”系统,即利用二维码技术,依托二维码技术服务平台,让每一个产品都拥有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产品身份证。实现防伪管控、溯源追踪、营销兑奖、产品流通、数据分析等功能。



5 物联网发展的过去与未来

5.1 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历程

2006年,执行《广东省数字家庭行动计划》。

2009年,出现“物联网”名称。

2013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发布。

2016年,形成了物联网初期的规模产业,这主要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业绩。


图8   物联网新技术汇聚


2017 年,《物联网的“十三五”规划(2016—2020 年)》发布,总结了我国物联网10年发展的成就和问题,明确了我国物联网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划。

2018年,众多大企业介入物联网产业,大量新技术进入物联网产业。

2019年,我国在社区、水务、市政、交通、物流、能源等领域,已经出现了284种物联网典型应用。

2020年,我国抵抗新型冠状病毒期间,出现了很多物联网应用范例。一种普遍看法是物联网产业将加速发展。

5.2 关于物联网的理论研究

5.3.1 问题提出

物联网作为自动控制、电信网络、计算机系统融合系统,在物联网发展初期,普遍采用原有的相关技术理论成就。总体来看,这些技术是可行的,但是不是最好的。随着物联网推广应用,逐渐发现需要物联网理论研究,以完善物联网机理、结构和应用。

5.3.2 前景估计

关于物联网理论研究,自动控制、电信网络、计算机系统研究已经奠定了良好基础,如数字化、网络化。鉴于物联网涉及的技术面广、结构复杂、应用领域广泛,物联网更需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关于物联网的理论研究无疑是任重而道远的。

5.3 物联网应用属性研究

5.3.1 物联网推广应用态势

物联网应用基本考虑对于智慧城市,主体是城市,城市有城市的发展规律,信息化是手段;对于智能制造,主体是制造,制造业有制造业的发展规律,信息化是手段。

智能是相对的,智能是与时俱进的,所以,信息化是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只有智慧城市、智能制造具有相当的基础,信息化才能起作用。

传感器与服务器连接在一起,装在设备系统内部,称为自动控制设备。自动控制久已推广应用,如汽车、飞机、医疗等设备中的自动控制配件。


5.3.2 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传感器与服务器拉开距离,形成基于局域网的物联网系统和基于广域网的物联网系统。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但主要受制于网络安全。近期的智慧城市应用案例有:数字家庭网络平台、电梯管理系统、城市街道灯杆的综合利用系统、地下管廊监控系统、车辆/轮船信息支持系统、消防支持系统、危险品监视系统、高耗能机房节能、环境去污监控系统、医疗电子判读云服务平台、高速铁路列车监视系统、国家(城市)安全评估系统等。


5.3.3 物联网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智能制造应用环境限于局域网或专用网。物联网用于智能制造主要受制于协同创新。智能制造的应用刚刚从外围开始,包括:生产线信息管理系统、生产环境保障系统、产品质量保障系统、提高生产效率支持系统、产品成本控制支持系统、产品改善和提升、生产过程污染监控系统、产品售后服务支持系统等。


5.3.4 物联网产业发展态势

第一代物联网技术研发已经完成,但是,物联网产业远未成熟。物联网在智慧城市方面得到了初步应用,但是,在智能制造方面刚刚起步。尽管已经出现了不少物联网典型应用,但是,尚未发现更多物联网大规模应用。尽管有不少单位着手物联网产业,但是,尚未出现更多强大的物联网企业。

物联网推广应用与物联网基础产业之间,相辅相成的发展需要一个时间过程。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中应用,主要受制于网络安全,解决网络安全问题需要时间;物联网在智能制造中应用,主要受制于协同创新,熟悉协同创新需要时间。


多年来,行业内外年复一年的辛勤努力,物联网如今已经生根开花,在未来必将有更丰硕的成果




END

天鹤物联

让连接更简单,让梦想能实现



上海天鹤聚焦于办公楼宇、工厂、医院、酒店、园区等用能安全和数字化节能改造控制。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统一采集和场景化的算法分析,对办公楼宇节能减碳,中央空调系统和空压机系统节能改造,配电房安全监测等进行精细化能耗监测和管理控制,旨在满足用户实时智慧监测、节能减碳、安全运维、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管理需求.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天鹤节能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