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2026年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或超百亿


近日,IDC发布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预测(2022-2026)。预测指出,在公用事业、智能制造、车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广泛应用,预计将以21%的增速到2026年实现36.3亿个。

低功耗连接商用进程不断加速,2021年连接数近6亿个,预计到2026年将达14.9亿个。固网及WiFi在家居、工厂等局域稳定环境将持续发挥主要连接能力,在总连接量中占比过半,预计到2026年增至51.1亿个。到2026年,物联网连接数总量将增至约102.5亿个,复合增长率约18%。



多样化行业智能应用需求促进万物互联


IDC表示,物联网产业还涉及芯片、终端、平台、安全等多领域,中国政府及企业都在加快布局相关产品创新研发,技术产品的规模化应用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并降低成本。


以平台为例,IDC于2022年开展了物联网(水平)的厂商评估,相关产品发展走深向实,在服务更多元用户群体的同时,更多地关注数据分析、云边协同、安全防护等能力。


同时,物联网正在加速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为科技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广阔的的发展空间。


多样化行业智能应用需求促进万物互联


消费者行业是最大的物联网连接组成,智能家居、可穿戴依然是重要增长点,连接数量到2026年将近59.8亿个。

公共设施行业物联网连接数在2022 年约14.4亿个,预计到2026年将达22亿个。未来五年,部署重点将从一二线城市有序拓展至三四线城市及县城农村的改造。


各级政府将物联网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建设,连接重点在安防监控,道路、桥梁、隧道、照明、V2X等,2021年连接数超1.3亿个,并以31.6%的高速增长至2026 年近5.3 亿个。


制造业物联连接数到2026年将超3亿个。众多中小型企业正在加快规划部署物联网,将带来更多的制造业物联网连接量,主要以实现智能制造、产品质量检测以及生产设备监测等为重点内容。


此外,受远程医疗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医疗健康行业将以27%的增速快速部署医疗物联,推广个人健康实时监测与评估设备。随着校园物联网及全民数字技能教育的加大投入,教育行业的教育设施、设备也将得到广泛应用,教育物联连接数将实现22%的增速

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占全球 70%,“物”连接超过“人”连接





01
我国移动物联网用户占全球总数的 70%


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我国移动物联网用户规模快速扩大,截至 2022 年底,连接数达 18.45 亿户,比 2021 年底净增 4.47 亿户,占全球总数的 70%。

截至 2022 年底,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 1083 万个,全年净增 87 万个。我国已经初步形成窄带物联网(NB—IoT)、4G 和 5G 多网协同发展的格局,网络覆盖能力持续提升。其中,窄带物联网规模全球最大,实现了全国主要城市乡镇以上区域连续覆盖;4G 网络实现全国城乡普遍覆盖;5G 网络已覆盖全部的县城城区。

02
“物”连接数占移动网终端连接数的比重达 52.3%


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物”连接快速超过“人”连接。统计显示,截至 2022 年底,我国移动网络的终端连接总数已达 35.28 亿户,其中代表“物”连接数的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较移动电话用户数高 1.61 亿户,占移动网终端连接数的比重达 52.3%

03
行业应用正不断丰富完善

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产业链持续完善。我国已形成涵盖芯片、模组、终端、软件、平台和服务等环节的较为完整的移动物联网产业链。窄带物联网已形成水表、气表、烟感、追踪类 4 个千万级应用,白电、路灯、停车、农业等 7 个百万级应用。移动物联网终端应用于公共服务、车联网、智慧零售、智慧家居等领域的规模分别达 4.96 亿、3.75 亿、2.5 亿和 1.92 亿户,行业应用正不断向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能交通、智能物流以及消费者物联网等领域拓展。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将面向重点场景实现移动物联网网络深度覆盖,形成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基础网络,加快移动物联网技术与千行百业的协同融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社会服务智能高效、百姓生活方便快捷。







END

天鹤物联

让连接更简单,让梦想能实现



上海天鹤聚焦于办公楼宇、工厂、医院、酒店、园区等用能安全和数字化节能改造控制。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统一采集和场景化的算法分析,对办公楼宇节能减碳,中央空调系统和空压机系统节能改造,配电房安全监测等进行精细化能耗监测和管理控制,旨在满足用户实时智慧监测、节能减碳、安全运维、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管理需求.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天鹤节能研究院